优化营商环境只有“进行时”广西股票配资一览表,没有“完成时”。
作为经济发展的“试验田”和“增长极”,开发区往往拥有政策试点、资源集聚等多重优势,拥有着更高的产业聚集度和影响力,在营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承担着先行先试、引领在前的任务。
近日,《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(2025)》(以下简称《案例集》)在厦门发布,100个案例中包括综合类案例23个以及专题类案例77个,专题类案例又细分市场环境、要素环境、政务环境、法治环境、国际投资贸易环境等五大类目,集中展现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智慧。
其中,三个来自青岛的案例入选,“青岛实践”再度成为全国标杆:
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“优化营商‘软环境’增创发展‘新优势’”入选“综合类”优秀案例;
青岛自贸片区“推动企业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改革 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”入选“专题类—政务环境”优秀案例;
上合示范区“全面建设上合组织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”入选“专题类—国际投资贸易环境”优秀案例。
中国开发区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,《案例集》的发布不仅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制定和经验借鉴的重要依据,也为广大开发区提供了对标先进、启迪思路的实用指南。
青岛此次上榜,不仅意味着城市的制度创新成果获得认证,也将推广到更多地区,带来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。更意味着这座城市不负期待,探索出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先进发展路径。
0
1
精准发力的“青岛方案”
据了解,本次评选涵盖新区、经济技术开发区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工业园区、自贸试验区、综合保税区、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类型,入选案例涉及市场准入、政务服务、法治保障、融资支持、信用建设、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。
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行之有效、落地有声,是青岛方案共同的特征。
随着新兴产业起势,更多企业希望能够自由展示经营特色和优势,青岛自贸片区联合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首创的这一机制,在2300余条经营范围规范化目录框架下,全面开放二级目录。让企业在经营范围核准登记的基础上,自主登录、自主选择、自主标识、自主公示特色经营项目,为企业展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营提供了便捷渠道。举办发布仪式后一个月,已有5000余家企业对特色经营项目进行了自主标识和自主公示,其中新兴产业占比不低于40%。
发挥对外开放平台属性,上合示范区则捕捉到企业对于“出海”知识的需求,在2024年3月举行了上合组织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的揭牌仪式。
该基地聚焦上合示范区重点发展产业和国内出口“新三样”等新兴主导产业,开展信息收集、法规研究、措施评议、风险预警等工作,能够帮助国内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,推动优势产品、技术、标准“走出去”,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。
作为入选“综合类”的营商环境案例,青岛经开区创新实施“开发区吹哨+行政区部门报到”相互联动、“管委会+属地街道”协同发展和“管委会+国企平台”融合发展等系列机制,也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集聚。
精准捕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,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。有行动、见实效,这就是获得全国认证的“青岛实践”。
0
2
担当作为,创新“进行时”
实际上,过去青岛开发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,也获得了国家认证。
如2024年度《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》中,青岛开发区报送的《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赋能高质量发展》案例,以及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“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新模式”案例都成功入选。
除此之外,“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”、全国“营商环境质量十佳产业园区”等评选中,也都能看到青岛的身影。
之所以能够频频斩获这些成绩,是因为作为国家战略的承载地,青岛肩负起一系列的发展任务,为了回应发展的期待,青岛一直在制度创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。
无论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,或是2019年开始青岛自贸片区承担起深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,还是2018年6月,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宣布: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—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,青岛一次又一次站在发展的潮头,以先行先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。
以青岛自贸片区为例,六年来,青岛自贸片区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58项,97项获国家、省级以上层面认可、推广。商务部研究院评估认为,近几年具有首创价值的制度创新举措分别达到35%、49%和51.3%,占比不断提高,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9月5日,青岛自贸片区召开高质量发展企业座谈会,进一步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2.0,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。
全力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新平台,上合示范区梳理出五大类26个方面堵点、难点问题,初步搭建起综合服务类、专业服务类、基础支撑类三大类11个强属性平台载体,为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提供了一揽子“上合工具箱”。2024年,上合示范区推出中欧班列铁路冷藏专用车组、上合跨境结算动账履约系统等30项制度创新案例,持续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
不断地创新,从多个角度探寻未来发展的路径。以积极的行动走在前列,青岛持续完成好发展使命。
0
3
探索向前,城市向上
创新的成果,最终要体现在发展上。青岛各个功能区做出的努力,在触达企业的同时,也托举着城市,化为了扎实的发展成果和青岛的口碑。
在营商环境领域,凭借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,青岛连续3年在全国工商联开展的“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”中位列前十;根据《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》,青岛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八位;在2024年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测评中,青岛市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评最优等次。
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,吸引着企业纷至沓来,最终指向产业的积厚成势。
从企业数量来看,以今年一季度为例,青岛市新登记经营主体5.65万户,其中新登记企业2.28万户,同比呈现增长趋势。其中,青岛自贸片区新增企业1310户,同比增长45.23%,居全市第一。
从产业发展来看,在青岛着力发展的“10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中,有多个产业在功能区完成了进一步的集聚。
落地自贸片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园,集聚产业链项目48个,总投资超1800亿元;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,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标准规划、高质量建设之下,2024年,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9亿元,同比增长14%,营收突破500亿元,获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落地上合示范区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,也聚集着上下游的产业力量,将要打造智能家电的高地。
青岛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,并不聚焦于具体的“一点”。这座城市正在全方位、全领域地进行自我提升,以领先的实践,成就一个更好的青岛。
本期责编美编:孔敏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
业务合作,可以联系:
taojunhezuo@163.com
涛君期待与各界精英携手共进~广西股票配资一览表
]article_adlist-->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